作者简介 · · · · · ·
埃里克·坎德尔(Eric R. Kandel)1929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,195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与文学专业,1956年在纽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,目前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和霍华德·休斯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。他一生致力于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,因在记忆存储的神经机制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,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目录 · · · · · ·
译者序
前 言
第 一 部
1 个体记忆与记忆存储的生物学
2 维也纳的童年时光
3 美国的求学生涯
第 二 部
4 每次一个细胞
5 神经细胞在说话
6 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
7 简单与复杂的神经系统
8 不同的记忆,不同的脑区
9 寻找一个理想系统来研究记忆
10 学习的神经性模拟
第 三 部
11 增强突触间的连接
12 神经生物学与行为研究中心
13 即便是简单的行为也能被学习修饰
14 突触随经验而改变
15 个性的生物学基础
16 分子与短时记忆
17 长时记忆
18 记忆的基因
19 基因与突触的对话
第 四 部
20 回到复杂记忆
21 突触保留了我们最美好的记忆
22 外部世界的大脑图景
23 必须付出注意力!
第 五 部
24 红色小药丸
25 小鼠、人类与精神疾病
26 治疗精神疾病的新路子
27 生物学与精神分析思想的复兴
28 意 识
第 六 部
29 通过斯德哥尔摩重新发现维也纳
30 从记忆中学习:展望
术语表
注释及参考文献
致 谢
译名对照表
前 言
第 一 部
1 个体记忆与记忆存储的生物学
2 维也纳的童年时光
3 美国的求学生涯
第 二 部
4 每次一个细胞
5 神经细胞在说话
6 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
7 简单与复杂的神经系统
8 不同的记忆,不同的脑区
9 寻找一个理想系统来研究记忆
10 学习的神经性模拟
第 三 部
11 增强突触间的连接
12 神经生物学与行为研究中心
13 即便是简单的行为也能被学习修饰
14 突触随经验而改变
15 个性的生物学基础
16 分子与短时记忆
17 长时记忆
18 记忆的基因
19 基因与突触的对话
第 四 部
20 回到复杂记忆
21 突触保留了我们最美好的记忆
22 外部世界的大脑图景
23 必须付出注意力!
第 五 部
24 红色小药丸
25 小鼠、人类与精神疾病
26 治疗精神疾病的新路子
27 生物学与精神分析思想的复兴
28 意 识
第 六 部
29 通过斯德哥尔摩重新发现维也纳
30 从记忆中学习:展望
术语表
注释及参考文献
致 谢
译名对照表
所有费用用作服务器支出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微信扫一扫赞助
赞